


冷庫作為食品、醫藥、化工等行業不可或缺的倉儲設施,其安裝質量直接關系到存儲物品的安全性與設備運行的穩定性。從地基處理到制冷系統調試,從材料選型到電氣安全,冷庫安裝需遵循一套嚴格的工程標準。以下從建筑環境、設備安裝、系統調試三個維度,系統梳理冷庫安裝的核心要求。

一、建筑環境:地基與結構的雙重保障
1. 地基處理:防凍脹與承載力的平衡
冷庫地基需根據庫溫設計差異化處理方案。低溫庫(庫溫低于-5℃)需鋪設地坪加熱絲,并覆蓋2mm厚保護層后再鋪設保溫層,防止土壤凍脹導致地面開裂。若冷庫位于建筑底層,可免除加熱絲但需確保地面平整度誤差不超過2mm/m。冷藏庫需設置排水地漏及冷凝水排放管,而冷凍庫的排水管需移至庫外并加裝保溫層,避免管道凍裂。
2. 庫體結構:隔熱與密封的協同
庫板采用100mm厚聚氨酯發泡復合板,內外層為無毒耐腐蝕的彩色鋼板,拼接縫寬度需控制在1.5mm以內,并涂布連續均勻的密封膠。庫門需配置自動脫鎖裝置,低溫庫門框內嵌電加熱絲防止密封條凍結,門體與庫板接觸面平整度誤差不得超過0.5mm。庫內照明需采用防潮防爆燈具,照度需達到200lux以上,確保貨物存取安全。
3. 環境控制:通風與避光的雙重約束
冷庫選址應遠離熱源及污染源,戶外安裝時需搭建遮雨棚,防止日曬雨淋導致庫板變形。庫內通風系統需保持每小時換氣3-5次,濕度控制在65%以下。對于醫藥冷庫,還需增設溫濕度記錄儀及報警裝置,實現24小時環境監控。
二、設備安裝:精度與安全的雙重把控
1. 制冷機組:布局與減震的精細化
壓縮機底座需安裝減震膠座,機組間距應滿足維修空間要求。冷凝器吸風面與墻壁距離不得小于400mm,出風口與障礙物間距需保持3米以上。對于并聯機組,需采用共用儲液罐設計,確保制冷劑分配均勻。半封閉壓縮機需加裝油分離器,蒸發溫度低于-15℃時增設氣液分離器,防止液壓縮事故。
2. 冷風機:安裝與風向的標準化
冷風機應居中安裝,與背墻保持300-500mm間距,確保氣流循環無死角。采用尼龍螺栓固定時,需在頂板加裝方木塊增大承重面積。化霜時需自動切斷風機電源,防止熱風回灌。回氣管需安裝U型彎及回油彎,坡度控制在1%-2%,確保潤滑油順利回流。
3. 管道系統:焊接與保溫的嚴苛規范
制冷管路焊接需采用氮氣保護焊,焊接完成后用0.8MPa氮氣吹污至無雜質。高壓端氣密性試驗壓力為1.8MPa,低壓端為1.2MPa,保壓24小時無泄漏方為合格。膨脹閥感溫包需緊貼回氣管并保溫,感溫包位置距蒸發器出口100-200mm。排水管需加裝U型存水彎,防止冷氣泄漏及蟲鼠侵入。
4. 電氣系統:布線與接地的強制要求
電路系統必須采用三相五線制,配電箱安裝高度距地面1.5米,箱體接地電阻不得大于4Ω。電線在線管內填充率不得超過50%,強電與弱電需分管敷設,間距保持300mm以上。溫度探頭需懸空安裝于蒸發器回風口,化霜探頭插入翅片深度不超過1/3,避免測量誤差。
三、系統調試:性能與安全的雙重驗證
1. 制冷參數:動態平衡的精準調控
開機后需監測壓縮機吸排氣壓力、油鏡油位及顏色變化。冷藏庫降溫速度應控制在0.5-1℃/h,冷凍庫不超過2℃/h。當庫溫達到設定值后,需持續運行24小時,記錄蒸發器結霜均勻性及膨脹閥開度變化。對于醫藥冷庫,還需驗證斷電恢復后庫溫回升時間是否符合GSP規范。
2. 安全裝置:多重防護的冗余設計
壓力保護裝置需設定高壓1.8MPa、低壓0.1MPa切斷值,電機熱過載保護器動作電流需與壓縮機額定電流匹配。庫門需配置安全脫鎖裝置,防止人員被困。對于氨制冷系統,還需增設緊急泄氨裝置及噴淋系統,確保事故狀態下10分鐘內完成應急處置。
3. 文檔管理:全生命周期的可追溯性
安裝過程需形成完整的技術檔案,包括材料合格證、焊接記錄、氣密性試驗報告及設備調試數據。對于醫藥冷庫,還需提供3Q驗證報告(安裝確認IQ、運行確認OQ、性能確認PQ),確保符合GMP要求。所有文檔需保存至少5年,以備監管部門核查。
冷庫安裝工程是涉及多學科交叉的系統工程,從地基處理到電氣接線,從管道焊接到設備調試,每個環節均需嚴格遵循技術規范。唯有通過標準化施工與精細化管控,才能打造出高效節能、安全可靠的冷鏈基礎設施,為食品保鮮、醫藥存儲等民生領域提供堅實保障。
若您還有不了解的地方,歡迎隨時咨詢上海貌盛制冷。貌盛制冷作為智慧冷鏈方案集成商,各項冷庫施工資質齊全,歡迎來電咨詢【400-820-6630】冷庫建造各項事宜。

今日已有1093人報名

今日已有1093人報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