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藍莓在冷庫中的保鮮需要嚴格控制溫度、濕度、氣體成分及操作流程,以下是專業且詳細的儲存方法,按關鍵步驟分類說明:
一、核心環境控制
1.溫度
最佳范圍 :-0.5℃~0℃ (接近冰點但不可結冰)。
重要性 :溫度>4℃時,藍莓腐敗速度加倍;<-0.5℃會引發凍害(果肉褐變、出水)。
操作要點 :入庫前24小時啟動冷庫預冷;貨堆內部放置溫度傳感器,實時監測果心溫度。
2.濕度
最佳范圍 : 90%~95% RH 。
控濕措施 : 冷庫內安裝超聲波加濕器;地面灑水(避免積水);包裝盒內襯微孔保鮮膜(厚度0.02~0.03mm,孔徑≤0.5mm),鎖住水分。
二、入庫前處理
1.預冷
方式 :強制風冷(采收后2~4小時內完成)。
標準 :果心溫度從25℃降至2℃需≤1小時。
工具 :專用預冷庫(風速3~5m/s,溫度0~2℃)。
2.分選與包裝
剔除 :損傷果、過熟果、霉變果。
包裝規范 :食品級塑料筐(帶透氣孔)或PET盒(容量≤500g);
氣調包裝(MAP):充入氣體:5%~10% O?+10%~15% CO?+平衡N?;使用透氣膜(如聚丙烯微孔膜)。
三、冷庫內管理
1.堆碼規范
貨垛距墻≥30cm,垛間距≥20cm;地面墊托盤(高度≥15cm),保證底部通風;堆高≤5層(避免壓傷)。
2. 氣體調控(CA氣調庫專用)
|
氣體成分 |
目標濃度 |
作用 |
|
O? |
2%~5% |
抑制呼吸 |
|
CO? |
12%~15% |
殺菌抑霉 |
|
乙烯 |
<0.1ppm |
防早衰(需乙烯吸收劑) |
3.通風循環
冷風機風速:0.25~0.5m/s;每日通風2次(每次≥30分鐘),排出積聚CO?。
四、風險防控
1.凍害預防
庫溫波動≤±0.5℃;靠近蒸發器的貨垛覆蓋隔熱毯。
2.霉變控制
冷庫每周臭氧滅菌(濃度5~10ppm,時長2小時);發現霉果立即移除,污染區域用50ppm次氯酸擦拭。
3.失水管理
濕度不足時,包裝盒內加墊 吸水紙+蓄冷劑 (維持局部高濕)。
五、儲存周期與出庫
普通冷藏(0℃+普通包裝):14~21天;CA氣調庫(0℃+低O?高CO?): 60~90天;
出庫操作 : 1. 關閉制冷,梯度升溫至5℃(防結露); 2. 抽檢腐爛率(>3%則整批降級處理)。
關鍵口訣總結
1."三快" :快采收(8成熟)、快預冷(≤4小時)、快入庫;
2."四恒" :恒低溫(0℃)、恒高濕(95%)、恒氣體(O?/CO?)、恒監控;
3."五避" :避凍害、避乙烯、避積水、避擠壓、避污染。
案例參考 :
加拿大藍莓出口商采用 CA氣調+MAP包裝 ,在0℃下儲存85天后,腐爛率<2%,失重率<3%,果梗保持鮮綠。
嚴格按此流程操作,可最大限度延長藍莓保鮮期并減少損耗!

今日已有1093人報名

今日已有1093人報名